News07

中國人相當忙於過節,因為中國傳統節要過,西方節日又愈發流行。從年頭開始算起吧,新年元旦、農曆新年、情人節、元宵、婦女節、白色情人節、愚人節、復活節、清明節、勞動節、母親節、端午節、六一兒童節、父親節、七夕、鬼節、中秋節、重陽、萬聖節、感恩節、冬至、聖誕節、大除夕——中國人差不多每個月平均都要過兩個節!尤其當西方文化影響愈來愈明顯,過往不被重視的西方節日,現在差不多都成了各種派對與送禮的理由。

如果中國傳統節日在觀念上不能讓中國人發揮他們自發的創意與個人愛好(在中國節日, 七夕情人節禮物也要送較傳統的),那西方節日的流行就起了一個表現自我的好機會。這是西方節日可以流行的重要原因,而不可簡單解釋為虛浮的市場需求。而有些中西節日的本義是相近的,如鬼節對應萬聖節,七夕對應情人節。過哪一個節?中式的還是西式的——這就成了問題。當中,西方情人節和中國七夕一直存着最大的爭議,而七夕漸沒落,情人節卻火紅,結論為情人節把七夕PK掉,很多國民不爽。看着情人節的成功,到底情人節滿足了中國社會什麼心態?

在中國大城市,今時今日的情人節景象,已跟香港無異。鮮花坐地起價,辦公室滿是送花收花的爭戰,一束又一束,開遍各部門大小OL桌上,99朵到999朵的花束在鬧市穿行。10年前,這一切都無法想像。當時只有少數人認為情人節是重要的,送花或許有,但多一枝起兩枝止(那時新鮮的玫瑰花都難找),更不會有把朱古力裝扮成花束這些花俏的舉動。說此為中國城市的西方化進程或節日經濟,當然是最基本的解釋,不過這裏還包括更多的文化思考。

追求愛情極端分割

但去到最終,中國的情人節現象,更值得留意的,可不是情人節期間的 情趣送禮遊戲,而是這種種在情人節發生的一切,似乎都跟刻下的愛情習慣無關。問題是﹕愈是物化,愈體現出愛情的平庸化與當今愛情建基於物質基礎的現實。就是說,中國的年輕人對愛情的追求已走向極端的分割,急於結婚的一批人,為的是向父母交代,二人走在一起不一定因為愛(單孩政策令當代年輕人傾向早婚,成家立室的壓力巨大);另一端,則視婚姻為必然的過程,人終歸要結一趟,一方面要自己過癮,拍一下主題婚紗照,大排筵席當搞show,然後,不久後離婚也不算什麼。由是,情人節甚至婚姻的模式本身,都跟實際的愛情脫節,它不代表有多愛,它只象徵情人節或結婚作為其中一項人生高潮節目的娛樂性。

曾經做過一個以結婚照為主題的情人節專題,自鳴得意名為「結婚嘲」(普通話也讀作「結婚潮」——是的,起普通話標題我都愛玩食字),剛結婚的眾對年輕被訪者的結論是,婚姻是否長久不可預計,但既然要結,就要玩得盡興,他們未必相信婚姻關係的神聖,但肯定擁護並自嘲着結婚照上的每個誇張時刻。他們不是拍傳統的白婚紗黑西裝照,而是大玩主題拍攝,有人像父母輩一樣穿回上山下鄉知青模樣,用木頭相機拍黑白照,女的孖辮男的文化白衫一度;有些向自己深愛的導演致敬,結婚照是模仿經典的電影劇照。

情人節送禮說愛是一回事,諷刺的是,專題做了一年後,當記者又為情人節專題發愁時,念起去年所採的新人,才發現當中有一半已離婚。

情人節也有內需

中國在學習慶祝情人節的過程中,印證了節日經濟的誕生及其經濟圈的結構組成。當中包括情人節市場的各種 情趣用品——從鮮花到朱古力再到更貴重的禮品。另一原因,是替情人節推波的潮流及生活時尚類刊物在近10年間的真正興起,普及了情人節的必然性與過節壓力。而去到最根本,情人節的普及也為着愛情觀或至少是戀愛生活經驗在這些年間的改變。

首先,在促成節日經濟方面,情人節是除聖誕節以外,送禮的選擇較多元的一個節日。甚至可以說,情人節有其情人節內需。如果是父親節母親節,所送出的禮物有較大的年齡限制,且主要為實用的高齡人士物品而非奢侈消費品。但情人節可送的禮(或說是情人節消費,包括各種服務業)種類廣得多,炫耀本質也強得多。廣告商亦更傾向於此時促銷——中國國情是﹕需要節日作為消費的理由,一般中國人平常都不送禮,那著名的比喻是,要達至世界貿易的平衡,最該做的,是要中國人教美國人如何節儉,與及叫美國人教中國人如何花錢。情人節內需可能是其中一個鼓動消費帶動經濟復蘇的方法。

正如奔馳汽車一直沒進中國但頗受期待的Smart型號,今年就刻意選擇在2月14日正式在國內推出這部主打二人天地的車,名字就叫Smart For Two,並提倡趁情人節送情人一部Smart的送禮邏輯。至於電影除了有賀歲檔,現在也漸發掘出多一個情人節檔。今年的情人節「猛片」是《海角七號》和宣傳為中國版《情人》的《紅河》(當然,這比較你不要當真)。各酒店推出情人節晚餐自然不可少,不過自從前年上海某酒店推出38萬元大餐搞得滿城風雨兼收反效果,人人都認為玩過籠,去年情人節晚餐就已紛紛走回實惠路線,替情人節降溫。

情人節需要降溫的另一原因,是在一面倒的西化之餘,永遠有狂熱的愛國分子認為咱們自家都有七夕,為什麼要引進西方這一套——而不知今天的情人節,已無關傳統或宗教。正是﹕把握情人節向情人大獻殷勤大可不必,反對情人節甚至把它說成是文化侵略就更可笑。

情人節在過往數年突然火紅,很大程度上也和中國媒體發展成熟有關。特別是生活內容類媒體,都習慣為節日做節日選題,情人節自然不可錯過。這點,國內媒體是跟得很貼的。因為如何過一個據云是浪漫的情人節,確實需要多多學習。從送禮到訂餐,城市新富或中產階級與西化之人都絕不能錯過展現良好品味教育的好機會。比之其他節日,情人節無疑較私人,也最能展現獨特的消費口味(試想像,過中國節日只可做大路舉動,送應節的指定產品)。畢竟,你少有在中秋重陽聖誕去給對方一個驚喜,但在情人節,你可以。因為你選的朱古力,你開的一瓶香檳,你訂好的度假地點甚至是送的一部手機,都反映了一種品味水平——在這部分人剛富起來的土地,中國人極需要一個節日去展露品味所長的一刻。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